Search

【許多的衝突 都是太急於處理孩子】
#同理孩子 #先連結 #再處理 #阿德勒正向教養
  • Share this:

【許多的衝突 都是太急於處理孩子】
#同理孩子 #先連結 #再處理 #阿德勒正向教養

昨天帶童童去逛誠品
童童一進去就很興奮的拿有包裝的玩具起來玩
看到她這樣,真的很怕她的小手去搓破包裝
或是整個摔到地上

我想跟她好好聊一聊
跟她約定好我們不要拿這些商品
當我提醒完她,準備要跟她約定時
她突然拔腿就跑,不論我怎麼叫
她就是不停下來
我知道她一定有聽到我在叫她
她選擇不聽而已

看著她一直跑,我感覺到有點不爽
我只是想跟妳講話而已
幹嘛搞得好像我要罵妳?

很想去處理她亂拿東西的行為
更想處理她怎麼能這樣忽略她老爸!
心裡真的是「搞什麼?藐視我啊?」

當下,感覺到 #衝突即將一觸即發
童童散發出來的氣息也是

「你不要過來哦!我隨時可以一哭二滾三尖叫反擊哦!」

我想了幾個做法

(A) 拉住她,直接跟她就地處理
(B) 抱她離開,去外面處理
(C) 找她媽過來處理她

就前陣子的經驗
我知道如果選(A)、(B),就是直接開戰了
她爆哭的機率一定很高
到時候還要先處理她的情緒,麻煩!
我也不想去找太太來
叫一個孕婦蹲下來跟她溝通
太為難了!

最後,我選 (D) 我先跟妳連結感情

我輕輕走過跟她說

「我想上廁所,妳可以陪我去嗎?」

她正在翻書,頭也沒抬的就說了一聲「不要!」
我蹲下來,再問她一次

「妳有沒有想上廁所?」

她想了一下
才心不甘情不願的點點頭牽著我

往廁所的路上
我感覺到我稍早的生氣已經慢慢沒有了
童童似乎也感受到衝突感降低了
腳步也變得輕盈
我開始我們的對話

👱🏻‍♂️「童童啊~」

我試探性地叫了一聲,她抬頭看著我

👱🏻‍♂️「爸爸可以抱妳嗎?」
👧🏻「不可以」
👱🏻‍♂️「爸爸想跟妳說說話耶」
👧🏻「......好吧」

(抱起來)

👱🏻‍♂️「剛剛爸爸提醒妳,妳有生氣嗎?」
👧🏻「你生氣嗎?」
👱🏻‍♂️「阿?我沒有啊!我是說妳有沒有生氣?」
👧🏻「恩...我不知道」

我知道她一直跑的原因了
接著繼續問提醒這件事

👱🏻‍♂️「妳是不是不想要爸爸提醒妳?」
👧🏻「對啊」
👱🏻‍♂️「為什麼?」
👧🏻「因為好玩」
👱🏻‍♂️「妳覺得自己拿東西很好玩?」
👧🏻「對啊」
👱🏻‍♂️「我知道了,妳覺得很好玩。可是有些東西,不能拿」
👧🏻「恩」
👱🏻‍♂️「妳不接受提醒,爸爸有點生氣」
👧🏻「恩」
👱🏻‍♂️「那妳等等能接受爸爸的提醒嗎?」
👧🏻「可以」
👱🏻‍♂️「我們可以約定好嗎?」
👧🏻「好」
👱🏻‍♂️「我可以相信妳,妳會做到的嗎?」
👧🏻「恩!」

上完廁所後,兩個人愉快地回到書店
她之後還有沒有再去拿那些玩具?

當然有!
怎麼可能這麼厲害
講一次就有效就不是3歲小孩了

只不過,當我提醒童童我們有約定的時候
她會馬上想起來,並且放回去

在面對孩子的 #負面行為時
我們馬上就會變得 #很緊繃
希望孩子能立即停止的壓力
路人在看的壓力、怕弄壞東西的壓力
不想變成在地上滾的壓力
這些壓力,讓我們一直急著想去處理事件,#處理孩子
而往往,這也就是讓事情演變成
你最不希望發生的樣子

因此,我選擇先不要一開口就想糾正她
先跟她聊聊,她心裡的感覺
也正因如此,我才能發現她一直跑的原因

因為她覺得我生氣了
她害怕,所以她跑了

即便我認為我口氣很好
即便我真的沒在生氣
但孩子卻還是誤會了

如果沒有先跟她連結感情
我看到的,只是一個不守規距、不聽父母話的孩子
而這麼一個小小的「誤會」
可能就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親子衝突

當你跟孩子 #連結感情
溝通,自然就能進行
事情,也得以處理
最重要的
你們正在練習,共好的親子關係❤️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先生⬇️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講師 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 0-3 助教 太太⬇️ 國際認證鼓勵諮詢師 全面在家蒙特梭利、正向教養、薩提爾對話 分享教養過程中的實戰Live與夫妻日常、旅遊、開箱
View all posts